数字化技术服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计划中,师范院校以“1+M+N”的方式组团,即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水平师范大学牵头,会同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30所地方较高水平师范院校作为参与帮扶高校,共同对32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进行重点支持,共覆盖了全国72所师范院校。涉及主体多,空间距离远,如何实现“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常态化开展?
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具体实施将教师素质提升与教育数字化进行了有机结合,尤其是在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培养的精准度、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师范教育优质资源不均衡、空间阻碍造成协作不持续、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割裂等系列难题。
同步课堂,探索
数字化技术支持下的多元课程形态
今年3月,一场高质量共享课堂出现在江西上饶师范学院:学生们通过视频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同上人工智能导论课,华东师大的教师担任主讲,上饶师院的教师担任助教,智能课程软件则让两校的课堂活动数据实现了实时互传,这节混合同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深受学生喜爱。
混合同步课堂是一种典型的“双师”课堂组织形式,需要中心校和远端教学点的学生通过富媒体同步技术共同参与中心校教师的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团组从2022年起牵头上海师范大学等对上饶师院展开了重点帮扶,积极研究与探索混合同步课堂,与中西部院校共享优质课程资源(yuan),一起开展教(jiao)学协作(zuo)创(chuang)新。
为了提升同步课堂和教师观摩成效,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技术平台举办“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国家一流课程跨校教研,对课(ke)(ke)程(cheng)(cheng)实施思路(lu)、师范(fan)(fan)生信(xin)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等(deng)问题进(jin)(jin)行深入讨(tao)论,并就(jiu)该课(ke)(ke)程(cheng)(cheng)考核中(zhong)应用的微能力测评进(jin)(jin)行详细解读(du)。该课(ke)(ke)程(cheng)(cheng)主(zhu)讲教(jiao)(jiao)(jiao)师是华东(dong)师范(fan)(fan)大学(xue)教(jiao)(jiao)(jiao)师发展(zhan)(zhan)学(xue)院(yuan)(yuan)(yuan)院(yuan)(yuan)(yuan)长、教(jiao)(jiao)(jiao)授闫(yan)寒(han)冰和(he)教(jiao)(jiao)(jiao)师发展(zhan)(zhan)学(xue)院(yuan)(yuan)(yuan)副(fu)院(yuan)(yuan)(yuan)长、副(fu)研究员魏非(fei)。目前,同(tong)步课(ke)(ke)堂已开(kai)展(zhan)(zhan)3个学(xue)期,以线上(shang)方(fang)式开(kai)展(zhan)(zhan),每学(xue)期开(kai)设(she)9次(ci)课(ke)(ke),每次(ci)课(ke)(ke)3学(xue)时(shi),丽(li)江师范(fan)(fan)高(gao)等(deng)专科学(xue)校、阿(a)坝师范(fan)(fan)学(xue)院(yuan)(yuan)(yuan)和(he)天(tian)水(shui)师范(fan)(fan)学(xue)院(yuan)(yuan)(yuan)总计(ji)17个班级以同(tong)步课(ke)(ke)堂的形(xing)式参与(yu)学(xue)习,来自17所师范(fan)(fan)院(yuan)(yuan)(yuan)校的124名教(jiao)(jiao)(jiao)师观摩直播教(jiao)(jiao)(jiao)学(xue)。
华南师范大学团组也在“同上一堂课”上进行了深入探索。深度参(can)与该项目的(de)(de)(de)(de)华(hua)南师(shi)范(fan)大学(xue)(xue)(xue)教(jiao)(jiao)(jiao)(jiao)师(shi)教(jiao)(jiao)(jiao)(jiao)育(yu)学(xue)(xue)(xue)部博士后袁(yuan)涛告诉记者,为(wei)了(le)避免(mian)“同(tong)上一(yi)(yi)堂课”教(jiao)(jiao)(jiao)(jiao)学(xue)(xue)(xue)研讨活动成(cheng)为(wei)刻(ke)意的(de)(de)(de)(de)“表演”,华(hua)南师(shi)大进行了(le)两方面(mian)探索:一(yi)(yi)方面(mian),建立虚(xu)拟教(jiao)(jiao)(jiao)(jiao)研室,以(yi)(yi)高校学(xue)(xue)(xue)科教(jiao)(jiao)(jiao)(jiao)学(xue)(xue)(xue)论教(jiao)(jiao)(jiao)(jiao)师(shi)作为(wei)名师(shi)带头人,充(chong)分挖掘中小学(xue)(xue)(xue)一(yi)(yi)线名师(shi)名校长(zhang)工(gong)作室的(de)(de)(de)(de)优秀师(shi)资,遴选优秀师(shi)范(fan)生参(can)与,以(yi)(yi)任务为(wei)驱动,形成(cheng)线上的(de)(de)(de)(de)研修空间;另(ling)一(yi)(yi)方面(mian),根据教(jiao)(jiao)(jiao)(jiao)育(yu)教(jiao)(jiao)(jiao)(jiao)学(xue)(xue)(xue)和教(jiao)(jiao)(jiao)(jiao)师(shi)能力(li)(li)发展的(de)(de)(de)(de)规律(lv)与需(xu)求,利用(yong)人工(gong)智能技(ji)术实现教(jiao)(jiao)(jiao)(jiao)学(xue)(xue)(xue)行为(wei)表征(zheng)的(de)(de)(de)(de)个(ge)性化(hua)能力(li)(li)指标数据采集。在协同(tong)机制中,逐渐推动新(xin)技(ji)术的(de)(de)(de)(de)“常(chang)态化(hua)伴随式(shi)”应用(yong)。
新技术固然重要,但最了解教育教学的人一定是教师,“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各团组将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深入探索了三种课堂形态:第一(yi)(yi)(yi)种是(shi)(shi)“双师(shi)”课(ke)堂(tang)(tang)(tang),两校(xiao)(xiao)间可以实现(xian)在线(xian)可视式交(jiao)互(hu);第二种是(shi)(shi)线(xian)上(shang)教(jiao)研共同(tong)体,一(yi)(yi)(yi)方(fang)主备课(ke),另一(yi)(yi)(yi)方(fang)或几方(fang)参与教(jiao)研活动;第三(san)(san)种是(shi)(shi)在线(xian)见习(xi)、实习(xi)和研习(xi)。其中,在线(xian)见习(xi)是(shi)(shi)多种课(ke)堂(tang)(tang)(tang)形(xing)(xing)态(tai)的组合,三(san)(san)种课(ke)堂(tang)(tang)(tang)形(xing)(xing)态(tai)里开(kai)发的“专(zhuan)递(di)课(ke)堂(tang)(tang)(tang)”则是(shi)(shi)由一(yi)(yi)(yi)名教(jiao)师(shi)给不(bu)同(tong)的教(jiao)学(xue)点、不(bu)同(tong)学(xue)校(xiao)(xiao)的学(xue)生(sheng)上(shang)一(yi)(yi)(yi)堂(tang)(tang)(tang)课(ke),相当于(yu)“一(yi)(yi)(yi)拖三(san)(san)”。
这些课程(cheng)(cheng)形(xing)态(tai)在(zai)(zai)确(que)保(bao)内容优质的(de)基础上(shang),在(zai)(zai)提高效(xiao)能的(de)目标下(xia),实现了课程(cheng)(cheng)开(kai)展的(de)常态(tai)化。
精准测诊,打造
规范课堂行为新路径
“我们通过语音算法实现语音聚类,教师上完课就可以看到包括影像和声音的课堂实录分析,以及教师在整节课中的走位、视线等关注学生的数据散点图……”袁涛正在介绍的是华南师大团组正在探索的指向“人工智能+教师能力发展”的“智慧教室”,“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去解构数据,形成一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又不断利用专家和AI评估的差异度提升算法、优化指标。”
这种指向教(jiao)(jiao)师(shi)能(neng)(neng)力(li)(li)发展AI测诊的(de)(de)环境,集传统课(ke)室(shi)、视频录播、数(shu)据采(cai)集、数(shu)据呈现等(deng)功能(neng)(neng)于一体,实现AI课(ke)堂(tang)分析数(shu)据实时呈现,可以生成教(jiao)(jiao)师(shi)课(ke)堂(tang)教(jiao)(jiao)学能(neng)(neng)力(li)(li)AI测诊报告,辅助专家教(jiao)(jiao)师(shi)指导、名师(shi)名校(xiao)长听评课(ke)、学校(xiao)教(jiao)(jiao)研备课(ke)、师(shi)范(fan)生实践教(jiao)(jiao)学改进(jin)等(deng)需要,推动了教(jiao)(jiao)师(shi)反思(si)和教(jiao)(jiao)育教(jiao)(jiao)学行(xing)为的(de)(de)规(gui)范(fan)提(ti)升。目前(qian),在“师(shi)范(fan)教(jiao)(jiao)育协同提(ti)质计划(hua)”中,已建成10个这样的(de)(de)标准化(hua)“智(zhi)慧教(jiao)(jiao)室(shi)”。
“精准测诊,是数字技术融入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魏非进一步对“智慧教室”支持教师发展的建设和研发前景提出三点建议:
“一要在真实情境中无感采(cai)集和分(fen)析(xi)教师知识、技能应用表现及成效,对教师实践能力(li)进(jin)行自动(dong)分(fen)析(xi),真正落(luo)实能力(li)本位、面向实践;
二要构(gou)建(jian)和(he)(he)应用教师(shi)教学和(he)(he)学生学习参与的分析模型,支(zhi)持(chi)智能诊断和(he)(he)分析;
三(san)要关注差(cha)异(yi),区分环(huan)境与教(jiao)学(xue)应用(yong)情境,满(man)足教(jiao)师(shi)个体和学(xue)校个性化(hua)发展(zhan)的需求。”
智慧联通,构建
专业协同发展新范式
2022年以来,华南师范大学发起“双师协同课堂”项目,连接在校师范生与江西省赣州市杨梅小学、赣州市田心明德小学、赣州市兴国县思源实验学校3所学校进行远程结对,汇聚高校、研究院所、一线教师、企业等多方力量,组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实践项目开始后,很多师范生积极报名参与,充分准备课件内容,这成为师范生们从理论学习迈向实践的“第一堂课”。
如今,“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开展一年来,全面推动了项目院校的师生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截至2023年(nian)初,院(yuan)校(xiao)(xiao)组团总(zong)计向(xiang)重点支持师(shi)范院(yuan)校(xiao)(xiao)开放了184门(men)优质课程(cheng)资源,共享(xiang)图书馆资源及数据库近(jin)200个(ge),师(shi)范生访学(xue)交流跨校(xiao)(xiao)培养(yang)近(jin)200人,培训(xun)教师(shi)超(chao)过1万人次。院(yuan)校(xiao)(xiao)间还(hai)互派干部挂职(zhi)交流、教师(shi)双向(xiang)交流,鼓励培训(xun)成(cheng)果向(xiang)实(shi)践应用转化(hua),不断(duan)创新资源建设(she)机制,通过统筹建设(she)、示范项目提(ti)炼(lian)、面向(xiang)社会征集、典型实(shi)践遴选等方(fang)式,加强优质资源共建,扩大辐(fu)射(she)范围。
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中,我们看到了虚拟教研室中的异地教研,看到了天南地北的协同发展共同体,看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分发,看到了训前、训中、训后的一体化管理,看到了72所院校的智库连接。这些,如果没有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智慧联通”是很难做到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实施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支持项目,为72所“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院校和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发展机构捐赠“智慧教室”,将数字化技术支持下的联通特征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实现“空间通”,在(zai)高校的微格教室内训(xun)练师(shi)(shi)范(fan)生(sheng)基本技能,并(bing)将中小学一线的鲜活课堂第一时间连入师(shi)(shi)范(fan)生(sheng)课堂,在(zai)真(zhen)实(shi)情境中加强对师(shi)(shi)范(fan)生(sheng)的培养。
二是实现“人际通”,让(rang)师(shi)范生得(de)到高校(xiao)教师(shi)和实践基(ji)地教师(shi)的“双导师(shi)”指(zhi)导。
三是实现“资源通”,把中(zhong)小学一线数字化环境下最新的课堂(tang)案例放在(zai)师范生(sheng)课堂(tang)里。
四是实现“机制通”,设计(ji)实施“卓越教师培(pei)养计(ji)划”,高校和(he)(he)企业(ye)分别作为(wei)研(yan)究(jiu)和(he)(he)技(ji)术(shu)创新的主体,高校、政(zheng)府、中小(xiao)学、幼儿园和(he)(he)企业(ye)多方协同(tong)发(fa)力提质。
如何将教师培养与数字化技术手段结合,破解教师培养中的难题?从数(shu)字化技术(shu)支持服务教育(yu),到数(shu)字化技术(shu)为教育(yu)赋能,不是一条容(rong)易(yi)走的路。但是,唯有(you)不断前行,方(fang)能抵达。我们期(qi)待(dai)着(zhe)有(you)一天,在(zai)“师(shi)范教育(yu)协同提质(zhi)计划”等(deng)重大项(xiang)目的推动(dong)下,教育(yu)数(shu)字化在(zai)强(qiang)化教育(yu)人才支撑、推动(dong)教育(yu)高质(zhi)量(liang)发展上有(you)更加卓越的表现。
本文由(you)教育信息化资讯(ID:gxxxhzx)编辑发布,来源(yuan):中国教育报(记者 孔萌)